社会事业:教育事业:正安位于黔北边陲,是东汉名儒尹珍的故里,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素有小说之乡的美称。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64所,其中小学317所(含教学点121个),独立初中27所(含民办初中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6所,普高2所,省级重点职高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11所。现有高中在校学生4465人(含职高),初中在校学生31668人,小学在校学生68680人。高中教职工331人;初中教职工1484人;小学教职工2650人。在园幼儿2125人。近年来,正安县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突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全面实现“三个增长”的基础上,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切实加大各类教育投入。就2003年,县委、县政府向农业银行贷款1500万元,全部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主动争取“贫四”、“义教”、“普九”、“扶贫”、“邵逸夫”“寄宿制”、“国债危改”等各类项目工程共238个;建立远程教育播放站、点236个,计算机工程学校59所,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在教育教学中,切实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管理机制,坚持德教为先、质量立校、质量兴校的战略思想,依法治理教育乱收费,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抓好班子建设;进一步深化落实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推进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和结构工资制以及“优化组合”竞争上岗制度;切实整合教育资源,有效实施现代教育信息化;大力推行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和公开招考教师“阳光工程”,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多层次、多类型,地加强教师的培养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自2001年来,全县通过公开招考,补充本科、专科、中师中专教师1043人。组织教师脱产进修专科221人,本科216人,另有456名教师还通过自考、函授完成了大专学业,10名教师参加研修班学习,并取得结业证书;进一步加大新课程教研教改力度,探索和更新教育理念。较大程度地提高教师的经济和政治待遇,有效地稳定教师队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稳步提高教学质量。2003年,在省、市初、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知识竞赛中,数学科获省级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市级二等奖19名,三等奖31名;物理科获省级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化学科获省级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该年中考语文、数学平均分、及格率均超遵义市平均水平,语文科总成绩居全市第六位。全市总分第一名在该县产生。2004年,在全国初、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竞赛中,数学科获省级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3名;市级一等奖7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2名;物理科获全国一等奖1名,三等奖1名,省级一等奖2名,三等奖1名;化学科省级二等奖2名。该年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中考成绩显著提高,高考成绩更是喜人,录取专科以上666人,升学率达60%,平均分居遵义市第六位。教育工作获“遵义市2004年教育工作目标考核二等奖”。 卫生事业:全县现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7个,乡镇卫生院19个(含1个防保站),村卫生室491个,有各级各类卫技人员1301人,有卫生技术人员2.32人/千人口,开放病床380张,有病床0.68张/千人口。我县的卫生事业,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得到了长足发展,1997年正安县城荣获“省级卫生县城”称号,1995年正安县人民医院被评为“二级乙等医院”,2000年正安县防疫站被评为“国家级二级防疫,站”,2003年我县流渡、土坪、新州三个卫生院分别被国家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授予“爱婴卫生院”称号。以“一级甲等医院”的新州镇卫生院和流渡镇合作医疗全面展开为标志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体育运动基础设施建设:县体育运动场占地近3万平方米,已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了一个400米标准田径场,一个标准足球场,两个三级看台篮球场(含一个灯光球场),两个老年门球场,一个跳运区,一个露天舞厅,一条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平整有1.2万平方米的健身场地。县老年大学,老干局建有一个老年门球场,一间乒乓球室,已发展晨晚锻炼点14个。全县19个乡镇所在地中小学已完成了体育运动场建设40个,每个运动场都有一个200米的田径场,两个篮球场。已完成8个村级中心完小运动场建设,都有一个200米的田径场或两个篮球场。如今已成为农村体育锻炼的主要场地。随着体育运动设施的逐步完善,参加体育运动锻炼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时尚,各种体育运动项目竞相争艳。每日城乡晨跑队伍不断壮大,午后蹬山,田间散步,健身房中健美训练。各运动场热闹非凡,篮球、羽毛球、乒乓球、门球你争我夺,排队等候。特别是正安县的篮球,半边篮3人组的对抗把篮球场围得水泄不通,城乡周末篮球赛已形成了惯例。也难怪人们喜欢篮球.运动。我县素有“篮球之乡”的称号,建国以来,已先后为省、市体工大队或部门篮球队输送了一大批篮球运动员,他们在比赛中取得的成绩确实令人骄傲。随着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加快,以前人们只能在省城才能见到的一些体育锻炼项目,如今已落户到我县城乡,刀、枪、剑、戟、拳、脚、棍、捧各种流派的武术队应运而生,红红火火的群众体育锻炼已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节假日体育竞赛常年四季不断,春有蹬山、长跑、拔河,夏有球类竞技,秋有学校田径运动会,冬有武术交流磋商。政府主办,部门协办,各界配合,群众参与,好一派盛世景象。群众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我县竞技体育的全面提高。二十年来,我县已向上级体育院校输送各类体育人才200多名。在各类竞赛中取得了金、银、铜奖近500枚,已获省、市比赛金牌150多枚。篮球、田径、乒乓球、象围棋、举重、羽毛球多次荣获金牌或总分第一名,并有叶现英、任伟、吴俊获得全国分区赛前三名,刘敏获得日本国际马拉松赛第8名,全国马拉松赛第二名的好成绩。我县的老年运动队更是夕阳不让须眉,门球队、太极拳、太极剑、木兰拳、武术多次在市级比赛中夺取金、银、铜牌,可以说是每赛必胜,次次有奖。特别是2003年参加全省市级队门球比赛中,我县老年队作为唯一参赛的县队,表现出了良好的技艺,保持中等名次的成绩。由于我县体育工作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良好的锻炼场地,工作的扎实有效,多年来,在市体育工作考评中多次获得一、二等奖,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 综合实力:正安县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初步测算经上级部门评估生产总值16037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85355万元,比上年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1003万元,比上年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4014万元,比上年增长了13.9%。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44元,比上年增长11.1%。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第一产业为53.2%,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为19.3%,比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为27.5%,比上年上升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逐步增大。正安县全年经济总量虽然保持稳定增长,但各产业的结构未发生大的改变,仍,然是第一产业占绝对地位,第三产业近年逐步增大,居第二,第二产业由于受投资下滑的影响,占有率呈下降格局,居第三位。从总量来看,正安县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较好成绩,就其发展来看,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增长相对乏力的格局仍然没有改变,增长后劲不足;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影响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的因素依然存在,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三农”问题突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增收渠道狭窄;在建项目完成缓慢,重复投资现象依然存在;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较高;不少低收入居民生活还比较困难,就业再就业压力仍然很大等。 自然资源:正安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全县有耕地46万亩,林地138万亩,水域4万亩,可开发利用非耕地107万亩,待开发的草山草坡70万亩;全县水能资源储量28万千瓦,可开发量为22万千瓦,已经省水电勘测设计院设计规划的沙阡电站、毛家塘电站(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正待,引资开发;全县有中药材品种1500余种,占全省品种资源的50%以上,野生动物160多种,有云豹、金钱豹、毛冠鹿、大鲵等国家一、二、三类保护动物20余种;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铝土矿、含钾页岩、萤石等16种,开发价值极大。全县绿色开发总面积已达45万亩,绿色产业产值实现5000多万元,以野木瓜、茶叶、蚕桑、方竹笋、油桐、猕猴桃、中药材及草食牲畜等为主的绿色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市场前景看好,部分产业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格局,现有大小绿色企业38家,已开发出系列绿色产品,野木瓜、牛肉干、富硒茶、方竹笋等一大批绿色特色产品已走俏省内外市场,乃至国外市场。先后被授予“油桐之乡”、“中国野木瓜之乡”、“全国优质蚕茧出口基地县”、“全省重要的优质茶叶生产基地县”、“全省优质烤烟生产基地县”、“贵州省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县”、“贵州省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县”等称号。正安山川秀丽、景色迷人,境内属典型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富有特色,极具开发价值。有百里桐花,千顷茶园,万亩草场;有天楼云海,顶菁日出;有马溪河风光,杨柳溪风光,林溪河风光;有石笋凌霄,天池泛舟,南天一柱,古柏腾龙,风雨桥,公馆桥;有尹珍墓、务本堂、八圣宫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遵义历史名城红色旅游线与渝南金佛山、蜀南竹海、道真大沙河银杉保护区等著名景区连线构面的中枢地带,对构筑黔北渝南旅游产业经济带,有十分重要的区位优势和承接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