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民族:全县21个乡镇,1031个村民委员会,10个社区居委会,乡村户数25.7万户,加城镇共28.89万户,109.47万人。汉族占绝大多数,回、满、壮等23个少数民族不超过1500人。全县土地总面积164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66人。 投资环境:郓城投资环境优越。郓城靠近中原腹地,是中国东部与中西部的结合部,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京九”铁路纵贯全境,设有2个客货站。欧亚大陆桥与京九铁路在此交汇,形成海铁联运,成为郓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大通道。境内南有日东高速,东有济菏高速,西有德商高速,与220国道、省道聊商路、济董路纵横成网,交通十分便利。以郓城为中心500公里半径范围内覆盖近3亿人口,市场潜力巨大。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邮电通讯现代化与国内同步。县工业园区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3.5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和4平方公里新区实现了较高标准的“七通一平”,载体功能进一步增强,被评为山东省“十大最具投资价值的地方”之一。县城建成区20.9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5万人。投资2亿元的水浒文化城开始接待旅客,投资1亿多元的水浒水上景区正在建设,投资3亿多元的宋江河风景带即将开工兴建;七星大酒店、水浒大厦、圣达大酒店等星级酒店陆续竣工投入使用,人居环境优美。郓城投资政策优惠。在用地、证照办理、税收奖励、出口奖励等方面给予最大优惠,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成本。电力供应充足,投资20亿元的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资8.3亿元装机12.5万千瓦的县工业园区自备热电厂第一台2.5万千瓦机组已发电运行。全县劳动力45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近16万人,劳动力成本较低。服务环境优良,出台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规定,建立了审批、收费服务大厅,推行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对大项目建设,实行“一把手”工程,特事特办,一事一议。对重点企业实行扎口管理,挂牌保护,切实维护企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郓城经济开发区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城市载体功能不断增强。区内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已全部实现了“八通一平”。为企业投入生产提供了充分保障。工业区管委会对进入企业实行全过程服务:“一站式”办理项目审批、“全方位”协助企业开工建设、“全天候”服务企业产后运营。郓城工业区现对外招商,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来水浒故里考察投资!! 教育科技:我县现有定点小学166处,教学点255处,小学在校生107825人;初中39处,在校生44231人;幼儿园、学前班513处,在园班幼儿21300人;普通高中8处,在校生21786人;职业教育中心、聋哑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各一处,在校生2563人;民办学校24处,在校生19290人。全县现有教职工11366人,其中专任教师10873人。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教育事业得到持续健康协调发展。2002年9月我县作为菏泽市唯一省级课改试验区,在全市率先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强了学校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涌现出一大批管理规范的学校,全县各级各类规范化学校达到40余处,其中一中是省级重点中学;实验幼儿园是省级规范化幼儿园。2003年高考本科上线首次突破千人大关,2005年、2006年本科上线均达1400多人,一中本科录取率连续获全市第一。2002年至2006年底,累计筹集危房改造资金7638.95万元,消除危房12.87万平方米。全县中学全部建起微机室,小学微机装备率达80%以上,80%以上的学校实验室、仪器室配备达到国家二类标准。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先后有286人被评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优质课执教人,2人被评为“齐鲁名师”候选人,4人被授予省特级教师称号,1000余名教师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教师学历达标率高中、初中、小学分别提高到73.1%、86.6%、99.7%。县教育局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校舍危房改造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和市一系列荣誉称号,2007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质服务机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