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历史上先后设置过丰阳县、阳亭县、西丰县、漫川县和山阳县,疆域各不相同。丰阳县疆域西晋泰始二年(266)析商县南部及平阳县北部置丰阳县,初置疆域较大,相当于今之山阳全部、镇安全部和柞水大部、宁陕少部,总面积约八千平方公里。南北朝,丰阳县时分时合,治域时大时小。南朝·宋在占领丰阳期间,曾析丰阳北部设阳亭县,析丰阳西部设西丰县。南齐撤销阳亭县和西丰县,治域并入丰阳县。西魏废帝二年(583),析丰阳县南部设漫川县,至北周撤销,辖地仍入丰阳县。隋时,丰阳县疆域又有扩大。开皇三年(583)废南阳县,其北部(上津)划归丰阳县。唐代,丰阳县域划小。万岁通天元年(696),析丰阳县西部置安业县,治域相当于今之镇安县。南宋时,丰阳为宋金反复争夺的迂回战场。绍兴十一年(1141),秦桧割商、秦之半畀金,在丰阳县中部鹘岭设关为界,丰阳县治域缩小到鹘岭以南的狭长地段。元初和明初,丰阳县域大体沿袭唐制,不久即以户口太少,降县为镇、为巡检司。山阳县疆域明成化十二年(1476)升丰阳巡检司为山阳县,其疆域北依流岭,南抵郧岭,西至界河,东临丹江,总面积约四千平方公里。清代沿袭明制。民国三十七年(1948),龙驹寨设治局成立,县东重镇竹林关划归设治局。现之疆域,东西长88.5公里,南北宽60.7公里,总面积3514平方公里,是商洛地区最大的县。以县城为中心,距四隅的路程是:东至湘平店58公里,西至界河街66公里,北至下官坊18公里,南至漫川关70公里。绘成版图,北短南长,东窄西宽,形若一面风展旌旗。山阳县辖23个镇:城关镇、高坝镇、天竺山镇、中村镇、银花镇、西照川镇,、漫川关镇、南宽坪镇、户家垣镇、杨地镇、牛耳川镇、小河口镇、色河铺镇、板岩镇、元子街镇、十里铺镇、双坪镇、两岭镇、王闫镇、天桥镇、石佛寺镇、法官镇、延坪镇。 中草药资源: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多样性,植物资源的多样性,特别是药用值物资源种类多、分布广,素有“中药材天然宝库”之称。据普查资料显示,全县有各种中药材1000余种,已开发利用的有498种,其中各类中药材16种,大宗地道32种,栽培47种,紧缺33种,野生266种,民间草药59种,动物和矿物中药材45种,已挂牌收购123种。由于野生数量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为了开发资源优势,满足市场需求,山阳县从1984年就开始大面积中药材人工种植。目前种植薯芋16万亩,年产薯芋20万吨,经化验山阳薯芋皂素两年生平均含量为0.89%,比其它地区平均高出0.37个百分点,三年生平均含量为1.31%,比其它地区平均高出0.42个百分点,丹参3000吨,丹参素为丹参的1.8%--2.7%;二花2.5万亩,年产二花2500吨;杜仲2万亩(正处生长期);柴胡1万亩,年产柴胡1500吨;黄苓、黄芪、丹皮、板兰根、白术、天南星等3万亩,年产4500吨;天麻发展到110万平方米(其中有性天麻40万平方米),年产鲜商品麻2750吨。现已建成千亩以上集中连片药源基地18处2万亩;500亩以上连片基地40处2万亩;百亩以上连片基地120处,1.5万亩;50亩以上连片基地180处1万亩。种植5亩以上的药材大户有1.2万户,约占全县总农户的10%,药材种植已形成一定规模,并逐步向科学化、田园化、规范化种植方向发展。因此2001年山阳县被陕西省科技厅命名为“国家中药材丹参、薯芋栽培基地”,“陕西省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县”。 自然环境:山阳县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半山阳县位于秦岭南麓陕西东南部,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全县总面积约3514平方公里,居商洛地区之首。平均海拔1100米,年平均气温12—14℃,多年年均气温13.1℃,极端最高气温约41—43℃,极端最低气温约-13—-15℃(一说约-18—-20℃),春秋季节昼夜温差很大。年降水量700—900mm,年均降水量约709毫米,东南部降水较多,年无霜期207天,山地地区稍长。大部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半湿润山地气候,南部和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山阳旱涝灾害频繁,冬春容易发生干旱、低温雪灾,夏秋多暴雨,连阴雨。如著名的“6·5”水灾,2010年的“3·22雪灾”和“7·23”水灾等。湿润山地气候。境内有唐代古丰阳塔、天竺山原始森林和月亮洞、白龙洞两大溶洞,古有丰乡图画、九冢星罗、二泉天鉴、道院曲流、天柱摩霄、石峡线天、孤山叠翠、金华相会等丰阳八景。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时至今日丰阳八景仅存其三——唯“天柱摩霄、石峡线天、孤山叠翠”然也。山阳县是一个革命老区县。从土地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徐向前、李先念、程子华、徐海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过,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和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岭南坡,位于商洛地区南部。东、西北分别于商南、丹凤、镇安、柞水和商州市接壤,南与湖北省郧西县交界。境内群山绵亘,沟壑纵横,属秦岭南坡中、低山区地形结构,山地占总面积的82%,地势大体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一般海拔800-1500米。流岭、鹘岭、郧岭三大山脉横断南北:流岭,位于境内北部,海拔1600-1900余米,由片岩、石英岩、大理岩和片麻岩构成。鹘岭,位于中部,主峰天竺山,海拔2074米,为全县最高峰,由板岩、页岩、石英沙岩、千枚岩构成。郧岭,即郧西大梁,位于南部,最高峰有金盆梁和五龙殿等,主峰海拔分别为1832米和1716米,由灰岩及沙岩构成。河谷平地占总面积的18%,一般分布于银花河、金钱河流域沿岸及其盆地,海拔一般550-800米。金钱河流域海拔一般350-600米。主要河流有金钱河、银花河、谢家河。流长分别为80、40、38公里。流域面积分别为2400、600、400平方公里。山阳县属秦岭南坡中、低山区地形结构,山地占县域面积的83%,水面占8%,耕地占9%,故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境内群山林立,沟壑纵横,流岭、鹘岭、郧岭三大山脉走向东西、横断南北,构成“三山夹两川”的岭谷地貌,平均海拔1100米。河流属长江水系汉江支流,河网密度为1.2公里/平方公里,水资源极为丰富。主要河流有金钱河、银花河,流长共计158公里,流域面积共计3400平方公里。据1984年水电部门水资源调查,地表自产水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8.46亿立方米,地表客水(指过境水)总量为6.01亿立方米,合计总量14.47亿立方米。按1984年37.72万人口、43.74万亩耕地计算,年人均占有水3890立方米,亩均占有水3308立方米。地下水为3.54亿立方米/年。年水能蕴藏量为19.5万千瓦,其中可开发量为5.649万千瓦。 |